赶在元旦、春节期间上映的娱乐性较强的电影被发行商们叫作“贺岁片”。内地的第一部贺岁片应该是去年名噪一时的《甲方乙方》,它在市场上的成功惹得许多制片人纷纷效仿,于是今年的电影市场上除了由《甲方乙方》原班人马拍摄的《不见不散》外,打出贺岁招牌的还有《好汉三条半》、《没事偷着乐》、《男妇女主任》、《大喜之家》、《百万彩票》、《春风得意梅龙镇》、《兔爷儿》、《阎家滩》等……从去年的一花独放到今年的多花齐放,贺岁片的质量是不是有所提高?狭小的市场空间如何容纳这么多的片子前来贺岁?贺岁片里的明星们是不是能够肩负拯救电影市场的重任?近日,在京的部分电影专家应本报的邀请就贺岁片的诸多问题谈短论长。
今年的贺岁电影总体水平超过去年是评论家们共同的结论,然而拿已经投放市场的几部贺岁片作横向比较,艺术质量显得参差不齐也是他们共同的看法。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黄式宪认为:比起《甲方乙方》拼接小品式的结构,《不见不散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,它能够把平民位置上的心态和域外风情结合起来,让人会心地笑。与之相比,《没事偷着乐》更关注人生意义上的危机,它通过住房矛盾的释解过程,让人在笑过之后更有对人生的思考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尹鸿认为,今年的贺岁片在商业影片中属于上乘之作,《没事偷着乐》把商业和艺术结合得那么巧妙更值得推崇。《电影艺术》主编王人殷除了对几部贺岁片不同的艺术风格作出评定外,更对乡土气息浓厚的《男妇女主任》喜爱备至。她说:“贺岁片开始有意识地注重乡土文化,这是一个进步。贺岁片毕竟没有忘记九亿农民。”对于已经上市的几部贺岁片,专家们大都给予了认可,但是对于《好汉三条半》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。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员杨远婴说:从贺岁片情境、人物极度膨胀、夸张的定位上来说,《好汉三条半》似乎是准确地找到了位置,但是由于选材本身,加之不擅长喜剧风格的导演对情节、动作设计上的不完美,使得这部片子让很多人笑不起来。也有专家认为,《好汉三条半》之所以显得不够成熟,主要是因为对现实生活的疏离,它选择的国防预备役题材虽然是视角独特,但是坦克里的空间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有距离的。
通览几部贺岁电影,人们不难发现男主角都是由近年来十分活跃的喜剧演员担纲。像《不见不散》里葛优不温不火、含而不露的幽默;《没事偷着乐》中冯巩相声演员式的伶牙俐齿;《好汉三条半》中陈佩斯夸张、热烈的表现;《男妇女主任》里赵本山土得掉渣的本色的流露……如果你试图将几位演员的角色调整一下,就会发现张冠李戴般的大错,因为剧本对明星量体裁衣式的包装早已经限制了明星相应的角色。赵本山开玩笑说:“至少在国内我已经被观众定位了只能演农民,绝对演不了教授。连我不带帽子,观众都要问:赵本山,你的帽子呢?正像赵本山的帽子成为了它表演的一部分一样,每个喜剧明星几乎都有深受观众爱戴的一面,所以才有了编剧专门为明星量体裁衣之举。那么这样的举动能否带动明星制在国内的发展?紫禁城影业公司的宣传策划人卓顺国认为:明星制要求明星隶属于公司,这在国内还不适合。事实上量体裁衣虽然不一定推动明星制的发展,却为明星演员提供了最大的发挥自我的空间。杨远婴分析说:在好莱坞,以明星带动片子非常普遍,这也是造就市场效应的一部分。黄式宪认为:中国明星各自有不同的观众群,像赵本山,农村观众非常喜欢,像陈佩斯可能在南方更有市场,而葛优京味的调侃可能更适合北方人的胃口。所以根据不同的演员定做不同类型的影片,面对不同的观众群是必要的。专家们指出光有明星是不够的,对于情节的处理,怎样按照明星的本色设置细节,都是有待于研究的课题。
一两部贺岁片有了效益,其他的电影蜂拥而至,纷纷贴出贺岁的标签,造成档期拥挤、观众分流的现象已经受到了电影专家们的关注。《大众电影》杂志社总编蔡师勇说:贺岁片作为一种类型电影体现了走向市场产销一体化的趋势,它首先考虑观众的需求、好恶是值得鼓励的,但是片子如果一味地以笑闹见长,多了会令观众反感。观众最终呼唤针砭时弊,揭露假丑恶,服务于现实生活的喜剧贺岁佳作。他还指出,创作者对电影市场的揣摩应该超越季节,变成长期的规范化的行为,除了对贺岁档期的深入研究外,也应该对社会心理、消费习惯等诸多方面进行探讨。对此《中国电影周报》副总编赵葆华提醒制片商说:“千万不要把贺岁片当成箩筐什么都装,适合在年末岁首上映的喜剧佳作才能称为贺岁片,像《没事偷着乐》这样的电影有很深的内涵在里头,并不太适合贴上贺岁的标签,依它的实力,它自身具备的卖点,不一定争夺贺岁片那么狭小的空间。”
对贺岁片市场的激烈竞争,作为投资人之一的赵本山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。他说:当时觉得“贺岁片”就像年三十的饺子能成为百姓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风景。后来发现饺子太多了,观众的胃口受不了。真要做一道能让观众品出点味道的好菜就得在过程里下功夫。所以在赵本山的片子已经通过审查的情况下,他们又聚集人马补拍了很多镜头,为的就是少留遗憾。赵本山表示现在对他来说,贺不贺岁没有关系,尊重市场比迎合市场更长久。